2020年是上海有機所第二任所長、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和生物有機化學一代宗師汪猷先生誕辰110周年。10月14日上午,有機所召開了汪猷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會,紀念和緬懷先生對研究所科研創新事業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弘揚先生崇高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有機所老領導、各位院士以及汪先生的老同事、學生代表,還有現任所領導、課題組長、黨支部書記和各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一年級新生、各年級學生代表等200余人參加紀念會。會議由黨委書記、副所長胡金波主持。
會前,研究所搜集整理了先生有關資料,精心制作了《汪猷一百一十周年誕辰紀念冊》和紀念視頻《紅旗下的追光者》,回顧汪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會上,大家首先觀看了汪先生的紀念視頻,再一次領略了先生追尋“科學之光、生命之光、理想之光”不凡的心路歷程。
胡金波認為,先生總是敢于挑戰未知、勇攀科學高峰。他用“對的不一定是對的,不對的一定是不對的”嚴謹工作作風,保證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順利完成。天花粉蛋白一級結構測定的失誤和先生勇于承擔和修正疏漏中看到了他身體力行“嚴肅、嚴密、嚴格”的“三嚴”優良學風,“一旦功成千錘煉,不經意處百年愁”的警言也永遠留在了君謀樓下。
汪先生還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對黨的承諾,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奮戰在科研一線的普通共產黨員所堅守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崇高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范永遠是有機所的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在交流發言環節,胡金波首先宣讀了因故無法參會的戴立信院士委托的一段話。 陸熙炎院士、陳慶云院士、林國強院士、馬大為院士以及先生生前的同事和學生徐杰誠、陳海寶、金善煒等老同志,分別講述了當年與汪猷先生一起難忘的記憶。
所長唐勇在發言中指出,汪猷先生是有機所的符號,他的精神和品格已成為研究所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先生留給自己最為深刻的記憶一是在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的時候,哪怕沒有條件,也總是敢于承擔,攻克一個一個科研難題,詮釋了“三敢”的精神;二是在對自己科研工作的指導中,看到了先生的嚴謹治學,先生也總是將科學家和研究所的責任和使命同國家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三是先生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總是淡泊名利,不計得失,對自己家人也是嚴格要求。希望大家能夠傳承汪先生的身上所體現出的崇高精神,將其融入到研究所的創新發展中去。
胡金波總結指出,上海有機所的創立和發展,離不開像汪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愛黨愛國、艱苦奮斗奠定的基礎。希望大家能夠牢記新時代科技報國為民的初心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陣”的責任與使命,繼續傳承有機所老一輩科學家許身為國、永不言棄、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攜手并肩、砥礪前行,不斷匯聚起推動研究所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推進研究所“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打造國際一流的“分子合成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為上??苿撝行慕ㄔO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光榮業績。
汪猷,191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外籍院士;1988年當選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汪猷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建樹頗豐,在甾體化學、抗生素化學、糖類、多肽、蛋白質、核酸化學和生物催化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抗生素研究和生產的奠基人之一,是“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兩個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協作研究項目的主持人之一,長期領導組織了天花粉蛋白結構的研究。

紀念會現場